迦伦提恩 (英文名:Galatine)
|
|
基本信息
|
段位需求使用铸造厂生产及玩家间交易这把武器(以可交易为前提)的最低段位要求。
|
3
|
武器类型决定了这把武器使用何种攻击方式及Mod配置类型
|
近战
|
武器种类决定了这把武器使用何种攻击方式及Mod配置类型
|
巨刃
|
|
详细属性
|
攻击速度每秒可发射的投射物数量/每秒可施展的攻击次数。
|
1.0
|
弹药拾取量拾取对应弹药匣或使用弹药补给道具时的恢复量。
|
80
|
攻击范围近战攻击在此距离内能击中敌人。有些架式可以使用投掷或猛冲来获得更大的范围。
|
3米
|
连击持续时间近战连击在此时间过后重置。通过近战命中或格挡获得连击数来刷新计时器。
|
5秒
|
格挡角度手持近战武器时,近战武器会格挡这个数值空间角度内的攻击。格挡锥以当前瞄准点为垂心。
|
55°
|
伤害穿透在同一次攻击中,以这个值乘以上一次攻击的伤害以得出其命中下一名敌人所造成的伤害。表示了近战同时攻击多名敌人时的伤害衰减。
|
60%
|
|
普通攻击
|
|
总伤害所有列出的伤害类型和数值调整造成的伤害总和。
|
182.0(95% 切割)
|
暴击几率任何给定攻击造成暴击的几率。当此数值超过100%时则有(该数值-100%)的概率出现强力暴击。数值超过200%时有(该数值-200%)的概率出现超级暴击。
|
10%
|
暴击倍率暴击时造成的伤害将乘以该数值。强力暴击时该数值将变为两倍。当造成超级暴击时则变为三倍。
|
2.0x
|
触发几率投射物或攻击命中时以这个值判断可触发某个异常状态的几率,对应的异常状态出现概率则基于该伤害在武器持有的所有伤害中的数值占比。
|
20%
|
|
震地攻击
|
震地攻击范围伤害震地攻击会以此数值对震地范围内的敌人造成伤害。
|
182.0
|
震地范围震地攻击会以此距离为半径对以撞击点为圆心的范围内的敌人造成伤害。
|
8.0米
|
|
重击
|
重击伤害重击可造成的伤害。伤害可通过连击倍率提高,且消耗连击数。
|
1092.0
|
震地重击伤害重击震地攻击时武器的打击可造成的伤害。伤害可通过连击倍率提高,且消耗连击数。
|
910.0
|
震地重击范围伤害重击震地攻击会以此数值对震地重击范围内的敌人造成伤害。伤害可通过连击倍率提高,且消耗连击数。
|
910.0
|
震地重击范围重击震地攻击会以此距离为半径对以撞击点为圆心的范围内的敌人造成伤害。
|
9.0米
|
|
其他攻击
|
|
杂项
|
自带极性槽基础存在的极性槽以支持更便捷的自定义装配。
|
|
架式槽极性这把武器架式Mod槽位所具有的极性。
|
|
发布时间这把武器首次出现于游戏内的更新版本或时间。
|
版本10.2
|
|
拥有强大蓄气攻击和一次攻击五名敌人的能力,迦伦提恩重剑可称为近身武器中的重炮
迦伦提恩是一把Tenno巨刃武器。拥有高攻击速度。
该武器能以
5,000的价格出售,同时也是心智之殁的所需的部件之一。
铸造需求
|
 30,000
|
 4
|
 750
|
 500
|
 200
|
用时:12 小时
|
加速: 30
|
商店价格: 175
|
蓝图价格: 25,000
|
特性
迦伦提恩 主要有以下特性
优点:
- 近战攻击范围长。
- 自带
极性。
- 架式槽自带
极性。
- 普通攻击模式
主要造成
切割伤害
缺点:
对比:
- 迦伦提恩与迦伦提恩Prime相比:
- 更低的基础伤害(182.0 280.0)
- 更低的
冲击伤害(4.55 7.0)
- 更低的
穿刺伤害(4.55 7.0)
- 更低的
切割伤害(172.9 266.0)
- 更低的暴击几率(10% 26%)
- 更低的触发几率(20% 26%)
- 不同的极性(

)
- 更低的段位需求(3 13)
小常识
- 在亚瑟王传奇中,迦伦提恩(Galatine)是湖上夫人给予高文的宝剑的名字;它的含义是“圣剑的阴影”。
- 这把剑和希曼的力量之剑颇为相似。这一信息在版本更新之前放出的预告文本内有提到。
- 热修时,预告文本中将迦伦提恩描述为“这把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你的朋友可能会认为你在过度补偿什么事——虽然他们私下里知道你没有。”
- 图标上显示这把巨刃的能量是是红色的。实际上这把大剑的默认颜色是Tenno的蓝色。
漏洞
- 如果玩家在使用
Ash的剑刃风暴时装备了这把剑,那么Ash便会使用它而不是那把右手袖剑来施展技能。
迦伦提恩外观
影音资料
预更新13视频
Tenno Reinforcements - Galatine
Charge Swing Galatine - Orthos - Gram
Warframe - Galatine - Yes, It's OP
预更新15视频
Warframe My Galatine Build Guide (U15.16.1)
更新历史
另见